4月22日,由台盟上海市委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阅见历史,开创未来”台湾史进校园活动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智库楼106室举办,50余名师生参加。
台盟上海市委主委刘艳在致辞中表示,这次活动广受欢迎,尤其是高校学生关心、喜欢台湾历史,期盼两岸融合发展和祖国统一,增强了我们要向两岸青年学生讲好台湾历史的信心。希望台湾先辈的故事激发起更多台湾青年,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奋发有为。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东元院士致辞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两岸青年以史为鉴,以史增信,深化对台湾历史和两岸关系的理解,增进共识,同时进一步发挥好高校台师台生纽带作用,交流交心,互学互鉴,传承好台湾先辈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促进心灵契合。
本次活动,台盟上海市委邀请到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作《孤儿的历史与历史的孤儿——台湾人的祖国认同》的报告。蓝博洲从当前台湾人的祖国认同的现象与问题,追溯台湾祖国意识和孤儿意识的起源,并从历史和文学角度深入分析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变化。他指出,近代以来台湾人民一直为追求台湾光明前途和祖国统一而英勇斗争,这段历史目前在台湾被湮没和扭曲。当前对台交流应帮助台湾民众补修历史课,尤其是全面认识台湾与祖国命运攸关的爱国主义的光荣历史,扬弃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产生的孤儿意识,这是实现祖国统一,从而彻底解决台湾民众孤儿意识的文化路径。
在嘉宾对谈环节,围绕如何认识台湾历史,寻找祖国意识等主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梁燕丽与蓝博洲进行了深入交流。梁燕丽表示,蓝博洲的历史意识、问题意识以及祖国意识令人敬佩,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英雄”来形容蓝博洲及其笔下“打捞”的历史人物。蓝博洲回应指出,他书中的人物其实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怀的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在一定的历史时代投入去做他们应该去做的事情。他们的故事可以改变年轻人被扭曲的历史观,应该用郭琇琮、吴思汉等前辈的故事唤醒台湾民众爱国爱乡的祖国意识。主持嘉宾对谈的复旦大学台籍博士生李惟君表示,谈到祖国意识,蓝博洲著作中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都是一首千万行的叙事诗。”,自己也受此启发在寻找真正的台湾历史中,厘清了很多问题,坚定了对祖国的认同。
蓝博洲的报告激发了两岸师生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大家踊跃发言,分享聆听报告的心得体会。会上,赵东元向蓝博洲赠送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相关学术著作,刘艳向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赠送蓝博洲“打捞”台湾历史的系列书籍。
台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李海泳,全国台联副会长、上海市台联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卢丽安,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主任林灵,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岳娟娟,台盟复旦大学支部主委金贇杰,复旦大学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王爱萍,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等相关同志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