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九三学社社员葛均波出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建言

发布者:杨立伟发布时间:2020-10-20浏览次数:1071

9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

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参加座谈,就“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认真总结全球和我国多年来医疗发展历史经验,他对后疫情时代构建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面对疫情的严重威胁,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从对GDP的高关注,转向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观念。人们发现,一个肉眼都看不到的病毒,其破坏性竟然超过以往的世界大战,造成全球九十多万人死亡,瘫痪了整个社会,甚至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政治、军事等一样事关国家兴衰,必须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重点之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建议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纳入“十四五”规划,并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团队,从政策制定、法律保障、机构建设、管理体制、人员安排、经费等,逐一落实。

二、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慢病全程化管理。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制约社会发展的公共问题,也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开支。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应包括:防控危险因素,疾病管理前移;优化诊疗模式及方案;疾病和并发症的长期管理,覆盖院前、院中、出院后,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区工作、宣传教育等多个学科和部门。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文件,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和传染病为核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

建议进一步强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构建防治管并重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体系,加强社区治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全媒体宣传等方面的预防教育,让“上医治未病”、“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等现代医学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医疗诊治水平大幅提升,但也呈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建议政府主导加强防治网络建设及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将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逐步优化为主动式、连续化、协作的医疗网络。

国家层面按疾病种类和区域建立医学中心。医学中心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在现有医联体和协同创新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完善协作网络,联动省级三级医院,辐射部分省级及地市级三级医院和县级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根据国家战略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国家医疗战略布局。

搭建诊疗、防控及研究网络,联合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重大科学问题的联合攻关、新技术新器械的协同创新、核心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实现高质量紧密合作交流,提升疑难复杂危重症的综合诊疗水平,简化病患就医流程。

四、数字助力医疗,探索优化医疗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浪潮,建议“十四五”规划要具体落实如何从政策、教育、人才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利用互联网、移动医疗、云技术等建立起可供多中心共享的疾病大数据平台系统和随访管理电子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生物技术和研究证据转化为大众健康财富。
  患者可通过移动端主动参与自己健康和疾病的管理,“患者成为中心”、“被动医疗转变为协作医疗”,发挥患者对自身保健的核心作用和主体责任。政府扶持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健康服务业指导个体增进健康技能,培养公众自我管理健康和疾病的意识。
  总结抗疫经验,全力打造新时代国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将保障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