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复旦大学委员会组织沿革
发布时间: 2014-06-18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前身为1941年3月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初期为团体会员制,由“三党三派”(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救国会)组成。1944年9月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并改团体会员制为个人会员制。
    1946年8月,民盟上海市支部成立,1956年5月改为民盟上海市委员会。
    目前的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由原复旦大学及原上海医科大学民盟基层组织发展而来。民盟复旦大学基层组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两校合并之前和两校合并之后。

一、两校合并之前

民盟复旦大学组织
    上海解放前夕,复旦大学已出现民盟组织,有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盟员小组,接受民盟学生区分部的领导;教师中的盟员同志则参加上海第5区分部(大学教授)的组织活动。
    解放后,于1951年10月5日成立了直属于民盟上海市支部的民盟复旦小组,有盟员27人。1952年2月25日,民盟复旦大学区分部成立,区分部委员会由胡曲园同志担任主任委员。区分部下设教员小组、职员小组、同学小组。
    1952年9月进行的高校院系调整,给复旦民盟组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来自原浙江大学理学院以及沪江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的很多民盟知名人士来到复旦,组成了更为强大的民盟复旦阵容。1953年10月,第二届民盟复旦大学区分部委员会成立,胡曲园继任主任委员,这时的盟员人数已发展到55人。
    1956年5月,民盟复旦区分部改称民盟复旦大学支部。
    1957年春选举成立了新一届民盟复旦大学支部委员会,谈家桢出任主任委员,朱东润、朱伯康任副主任委员。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运动,对复旦民盟组织产生较大冲击,,约10%的盟员被划为右派,,(与全国民盟组织情况基本相同),复旦民盟组织的发展也随之陷于停顿。
    1958年9月,民盟复旦支部委员会进行了改选,苏步青担任了支部委员会总负责人,谈家桢继任主任委员。支部以下分设中文哲学、外文新闻、历史经济、机关、理科等小组。
    1966年5月起,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复旦大学的民盟组织活动全部停止。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11月开始筹备恢复民盟组织活动。1978年底,民盟复旦支部正式恢复,谈家桢任主任委员,当时全校盟员有64人。
    1984年民盟复旦支部改选,谈家桢继续担任主任委员。1986年,民盟复旦大学支部改建为民盟复旦大学总支部,徐鹏担任主任委员,总支部下设文科、理科两个支部。至1988年,复旦的盟员已达123人。
    1990年底,民盟复旦大学总支部改建为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民盟复旦大学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徐鹏担任。委员会下设文科、理科、数学、化学、生物及遗传、机关6个支部。
    民盟复旦大学第二届委员会于1997年成立,邹逸麟担任主任委员。
    2001年1月,民盟复旦大学第三届委员会成立,谢遐龄担任主任委员。

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组织
    1953年12月,由上海医学院的徐达和庄鸣山两位盟员及来校进修的6位盟员组成民盟上海第一医学院临时小组,此为上海医学院民盟组织的开端。
    1956年9月,上海医学院成立民盟支部筹备委员会,由庄鸣山等担任筹委会主任,并成立基础、卫生、药学和医疗四个小组。至1956年12月,临时小组成员发展到23人,并于当年转为正式小组,庄鸣山任组长。
    1957年3月,民盟上海第一医学院支部正式成立,庄鸣山任支部主任委员。至1958年民盟上医支部有盟员37人。
    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运动,使民盟上医组织的发展收到冲击、陷于停顿。
    粉碎“四人帮”以后,民盟上医组织开始恢复活动。1984年11月,民盟上海第一医学院支部进行支部改选,庄鸣山担任支部主任委员。
    1987年7月,民盟上海第一医学院支部改建为民盟上海医科大学总支部,庄鸣山担任总支部主任委员。
    1990年年底,民盟上海医科大学总支部改建为民盟上海医科大学委员会,杨楚耀担任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12月,民盟上海医科大学委员会换届改选,产生了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届委员会,杨楚耀继任主任委员,舒宝刚、宣增镛、蔡迺绳任副主任委员。
    1996年10月,民盟上海医科大学委员会换届改选,产生了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第三届委员会,杨楚耀再次担任主任委员,舒宝刚、宣增镛、蔡迺绳、熊思东、叶德泳任副主任委员。
    2000年1月,民盟上海医科大学委员会换届改选,成立了民盟上海医科大学第四届委员会,熊思东任主任委员,舒宝刚、蔡迺绳、叶德泳任副主任委员。

二、两校合并之后

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
    2001年4月7日,由原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和民盟上海医科大学委员会,合并成立了新的民盟复旦大学第四届委员会,谢遐龄担任主任委员,熊思东、应萱同、郭建、丁光宏、叶德泳担任副主任委员。盟员人数312名。委员会下分设民盟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两个总支部,分别由丁光宏、熊思东担任总支部主任委员。两个总支部下分别设有支部。至此,确立了“委员会-总支-支部”三级组织框架,此为促进盟员交流、加强组织发展和骨干队伍培养、推动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开展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
    2006年7月,民盟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总支部、枫林校区总支部分别改为民盟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分委员会、枫林校区分委员会,并进行换届改选。丁光宏、叶德泳分别担任两个校区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建、范丽珠和朱同玉、周蓓华分别担任两个校区分委会的副主任委员。2007年8月20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分委员会届中调整,郭建接替丁光宏担任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6年11月,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民盟复旦大学第五届委员会,由丁光宏担任主任委员,叶德泳、郭建、朱同玉、范丽珠任副主任委员。
    2011年7月7日,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召开换届大会,选举产生民盟复旦大学第六届委员会,丁光宏继任主任委员,朱同玉任常务副主任委员,郭建、叶德泳、范丽珠任副主任委员,亓发芝、李大金、朱鹤元、应质峰、吴伟、周蓓华、张贵洪、张祥民、夏昭林和戴培东任委员,,龚万里、周卫萍任秘书。2013年9月,增补韩昭庆、龚万里为委员。
    民盟复旦大学第六届委员会下设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两个分委员会,郭建任邯郸校区分委会主任委员,范丽珠、张祥民、应质峰和韩昭庆任副主任委员,张贵洪、龚万里、陈琪、朱鹤元、韩昭庆、邓可京、陈金中任委员,丁妍任秘书;叶德泳任枫林校区分委会主任委员,周蓓华、夏昭林、亓发芝和戴培东为副主任委员,王立波、施德源、王思群、周卫萍、肖英、卢建忠、杜美蓉、余优成任委员,谭晖任秘书。
    邯郸、枫林两校区分委会下分设6个和9个支部(或总支)。截至2015年8月底,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共有盟员386人,其中邯郸校区分委会156人,枫林校区分委会230人。


 Copyright © 2004-2013 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