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法国巴黎Euro-PCR会议的“创新型支架及平台”分会场作了题为“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平台:Xinsorb支架”的特邀报告,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TM)首次在国际会议上公布研究成果。Euro-PCR会议是欧洲也是世界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心脏介入大会,一直倡导创新型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传播和推广,而今年完全可降解支架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则是会议热点之一。

       Xinsorb支架临床前动物研究数据表明,其支撑力与金属药物支架(Firebird2)相似,冠脉造影定量分析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随访6个月其抑制内膜增殖能力与Firebird2相似,并且在内皮化及炎症反应方面与金属支架无显著性差异,该支架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得到了与会国际专家的肯定,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表示极大关注。

       葛均波院士团队继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后,潜心刻苦攻关三年,与相关企业合作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国产化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该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构建药物释放平台,植入体内2-3年内完全降解吸收,有别于传统金属药物支架,其设计理念是:在支架植入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狭窄血管得到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出药物,防止再狭窄,之后支架即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血管结构以及舒缩功能完全恢复至自然状态。其优势在于:1、非永久植入体内,减少长期存留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2、有可能减少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3、利于再次介入治疗。完全可降解支架被称为冠脉介入的“第四次革命”,预计将有可能主导未来十年的冠脉支架市场。目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跨国公司掌握了该支架的工艺技术。Xinsorb支架已于近日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即将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中山医院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展完全可降解支架临床研究的医院。国产化完全可降解支架的研发将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自主创新的步伐。

        葛均波院士在会议上满怀信心地表示,其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并优化该支架的设计和性能,同时将重点围绕“心血管支架系统研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和器械研究”以及“肾交感神经消融技术与器械研究”三个方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水平心血管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能力,力争带动并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心血管介入器械研发进步。